沈凤山:年入3万 节衣缩食只为助学修路

发表时间:2017-05-18    来源:德清新闻网

 

  “有人在家吗?”“在的,稍等。”伴随着嚓嚓声,一个蹒跚的身影从厨房门那边出现在我们眼前。瘦弱佝偻的身影,一手拄着拐杖,一手连着上半身大幅摆动,双腿膝盖以上并步慢慢移过来。这就是沈凤山,一位17岁时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全身上下七大关节只剩下肩关节和肘关节能自由活动的重度残疾人。

 

(沈凤山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一笔捐款)

 

    “别客气,随便坐,刚好朋友送了点明前茶过来,我泡给你们尝尝。 ”在德清下渚湖街道双桥村的家里,沈凤山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在他身上看不出多年被病痛折磨的愁苦。就是这样一位在很多人眼里弱势却乐观的村民,在三十多年间默默做了不少好事,帮很多人筑起了锦绣“道路”。

 

  爱心筑平坦村道

 

    沈凤山家门前100多米,是一条2.5公里长、3米多宽的水泥路,当地人叫它五龙桥路。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通上了连通村里村外的水泥路,但仍有不少村民喜欢从这条路开车到县城。“这都是村民自己筹钱修的路,我就是带个头,主要还是靠大家。”说起这条水泥路的由来,沈凤山记忆尤深,2009年前,这条通往县城最便捷的路是一条田埂路,两边是水塘,一下雨土软路滑,别说开车自行车都很难骑。

 

    那时,在沈凤山为减轻家人负担而开的小店里,他常听到村民说起骑车摔倒的事,很多人都想要修路。听得多了,沈凤山虽不常外出,但他却站了出来,当起牵头人,跟村干部一起出面筹钱修路。白天没人,他就晚上上门做工作,有慷慨解囊的,也有嫌他多管闲事的……拖着行动不便的身体,他挨家挨户去动员村民、动员附近企业。村民们你出五十、一百,我出五百、一千,都尽了一份力,几位在外办企业的老板听说了这件事也主动来找沈凤山捐了款,加上他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一共筹集了四万多元。

 

    有了修路的基本资金,沈凤山又精打细算起来,让相熟的人捎他到当时的三合乡八字桥村与武康镇下柏村的多个石矿里,讨了许多车矿渣。大家齐心协力,没多久一条3米多宽的石料路就连通了双桥村与县城。“这条路我们走了三年多,尤其方便了在县城工作的人”上午9点多,陆陆续续有村民来光顾老沈家的小店了。听到说起五龙桥路的修建,村民老陆忍不住接上了话“不过石子路要经常修,太费事。”的确,这三年多时间里,修修补补不仅花光了所有筹集的款项,沈凤山还贴进去1万多元。直到20126月,沈凤山跟村书记华陆根一起到乡里反映了情况,当年10月在石料路的基础上,水泥路正式开建,十几天后,就有了现在的五龙桥路。

 

  爱心助贫困学子

 

    今年52岁的沈凤山,已经在家里开了25年小店。“村里人都很照顾我,小件东西大家基本上都到我这里买。”他笑着说,自家的小店是“自助”式的,进货是送货上门,货一到哥哥嫂嫂与附近村民就会来帮忙搬运、上架。

 

    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身边人的关怀,让沈凤山在坎坷的命运中依然笑对生活。正是这份乐观豁达,也让他在看见苦难时拥有一颗更柔软的心。

 

    在家里看顾小店,沈凤山最常做的就是看电视。从小强热线的“牵手”以及1818“彩虹计划”电视栏目中,他看到了太多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记得,有个孩子说想知道生日蛋糕长什么样,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回忆起资助孩子的缘由,他满脸感慨,有些落后山区贫穷家庭的孩子,上学都是家庭负担,更别提其他了。

 

    2008年起,沈凤山陆陆续续通过拨打节目热线,资助了近50个孩子。翻出收集在红色塑料袋的“彩虹计划”结对卡,四百、九百、一千,还有一千五百元不等,全都是一次性付清的资助款凭证。一张张看过来,有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资助到六年级的,有从初中二年级资助到初三的,也有从高一开始资助到高三的,沈凤山都按照几年学费总额一次性邮了过去。

 

(受助学生寄来信件)

 

    “他是个好人,做好事不是给别人看的,他是心地好。”73岁的计连珍就住在沈凤山家前面,对这个身有不便的侄子,她赞不绝口。开在村里的小店价美物廉,沈凤山一年收入也就三万多元,每年光药费就要两万多元,剩下的大多捐了出去。计连珍笑着说,沈凤山做好事做得快乐,还一直珍藏着几封信。

 

    “这是我长年资助的孩子寄来的信。”沈凤山笑着跟我们分享起这份快乐。小徐、小王从高中开始,就是沈凤山的资助对象,从2013年至今,每月三百元,风雨无阻,即使当月资金紧张,他也会先借钱寄过去。一笔笔资助,沈凤山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每位都是长长一串记了好几页。“我寄一次记一笔,就怕自己漏掉一个月。看到她们成才,有个好前程,我高兴,特别高兴!”如今,小徐上大三、小王已大四,过年过节她们都会打个电话来问声好。沈凤山说,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主办单位:德清县文明办

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或360极速浏览器以获得最佳网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