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灶头画:记忆深处的乡土艺术

发表时间:2019-12-26  来源:德清新闻网
 
   

  |记者 王福田

  “现在灶头逐渐被燃气灶所取代,所以‘打’灶人家少了,画灶头的人家更少了。即使农村有新灶头的人家,也将灶头画换成了印有吉祥图案的瓷砖。”谈起德清灶头画,今年77岁的德清老画家卢前深有感触:民以食为天,食以炊为先。灶头是民居建筑的一部分,是农村百姓食文化的根基,由灶头衍生的灶头画也是德清匠人的百工技艺之一。

  老画家绘制数不清的灶头画

  灶头画是民间艺人用水彩、水粉等颜料绘制在农家柴火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花边纹样,又称“灶画”“灶壁画”。浙江智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刘明华热衷研究德清文史、钟情记录乡土风俗,他告诉记者:在德清,乡村农户新建一所住房,必在厨房中新建一座用来做饭、烧菜的灶头。而且,灶头不论是花篮形、圆桶形,还是方桌形;也不论是单眼、两眼灶,还是三眼、四眼灶,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满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样,配有不同内容的文字,这种由民间泥水匠在灶头砌毕后,信手用水墨颜料绘于灶头上的壁画,赋予了土灶浓郁的生活气息,注入了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民间文化。

  “其实,30多年前的德清县洛舍镇草塘村有个泥水匠,名字叫姚学士,就是从打灶头、画灶头中锻炼出来的画家。”卢前说,后来,许多泥水匠就不会画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美术,1960年来德清邮电局送电报、传真,后来到庾村邮电机构送信送报,因为在墙上绘制宣传画,被打灶头的泥水匠梁增泉发现,要求试试画灶头。

  尽管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但往事记忆犹新。卢前说:当时很简单随意,几支毛笔、一罐颜料、一碗水,就是作画工具。先在灶头上勾勒线条,然后依灶而画,适形造型,随笔运行。当时也不讲究所绘景物的造型是否准确,只求大红大绿、大吉大利,以寄托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次画的是娇艳怒放的牡丹,既喜庆又鲜艳。没有想到会“一炮打响”,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庾村、何村、劳岭等附近四乡八邻的村民,打灶头都依赖梁增泉、绘画都靠卢前。“从1968年到1986年,在庾村邮电所工作的近20年里,免费绘制了数百近千个灶头画。”

  灶头画有讲究拥有独特精气神

  为什么要在灶头上画画?

  “刚打好的新灶头是白色的,老百姓会觉得不太吉利,所以要在上面画各种吉祥图案。”在江南农村,“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灶头看似简单,但构造极其复杂,灶的正面有灶脚、灶身、灶台、烟箱、灶山和灶帽等;背面由下灶山、烧火口、出灰口等几个部分组成。

  卢前在书桌前,一边用水笔勾画着灶头,一边讲解着绘画要领。灶头画主要绘制在灶身、烟箱、灶山、灶帽上。灶头画相传与供奉、祭祀灶神有联系,一般以吉祥喜庆为主题,主要有神像、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植物等题材,常见的图案有“迎财神”“拜灶君”“松鹤延龄”“鲤鱼跳龙门”。

  在绘画技法上,灶头画通常是在灶壁石灰尚未全干的时候开始作画,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色彩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加热及自然挥发,灶壁面渐干,灶上所绘的图画、纹样,历经多年不脱落、不褪色。“和纸上作画不同,灶头上画画更考验功力。”因为灶头画是画在墙上的,如果不及时画,灶壁黏附油烟后就画不上了。同时,在墙上没办法修改。加上灶头壁表面又坑洼不平,石灰对颜料的吸附也会影响色彩的呈现,所以画灶头画一般都是一气呵成,而且每一个图案都必须做到心中有底。尽管寥寥几笔,却是从生活中来,不加修饰,具有独特的精气神。卢前自认为他的灶画还是归属文人画范畴,不及打灶工用黄泥当颜色画出的花,用墨汁画枝叶更显民间美术的美之所在。

  同时,画灶头画加深了对农村的感情、对农民的友情亲情。至今在何村一带,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会讲起当年邮递员卢前送信间隙,免费绘制灶头画的故事。

  灶头画越来越少传承仍有后来人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煤气灶逐渐取代了传统柴火灶,灶头画逐渐被印有吉祥图案的现代瓷砖所取代,灶头画艺人也越来越少。面对这种状况,卢前并没有因此放下画笔。为了将灶头画技艺传承下去,他经常在家里的纸上作画,还将灶画这门手艺运用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他欣喜地说:何村的高志才、雷甸的王金明等在继续着此项工作,转而以大型壁画形式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

  家住何村的高志才告诉记者:他自幼在学校美术余老师指导下专门临隶书帖并习画册。14岁小学毕业遇“文革”辍学,每天临书法,在家门前写生。巧遇卢前老师,手把手修改指导写生和习画,结为忘年交。村里有很多农家筑造新灶,都希望请卢前帮忙画上一二幅漂亮的国画,高志才因此也常随后去观摩学习。1986年卢前因为调动工作到莫干山管理局从事文化配置后,高志才也常帮左邻右舍画个灶头画。

  今年51岁的雷甸人王金明拜卢前为师,村里路边的白墙上都留下了很多墙绘作品。“画灶头画就像烧饭一样,就要保留它的原汁原味。”王金明说,为了把家乡的灶画技艺和文化传承下去,他在古村落走访时,总喜欢到老房子里寻找老灶头,看到老底子留下来的灶画,就照模照样地画在画纸上。

  “瞧,这是前几天刚刚画了一个灶头画。”王金明现场向记者演示起了在灶头上作画的全过程,还拍摄了视频,写上了当年造房的日期。

  回望时光,尽管农家灶头画越来越少了,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从祈盼五谷丰登到年年有余,用各种方式表达农家最朴素的希冀,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始终植根于普通百姓心间。那些氤氲在灶台间的饭香,始终挥之不散,久久滋养我们对家的依恋,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主办单位:德清县文明办

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或360极速浏览器以获得最佳网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