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调解员姚惠文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发表时间:2025-03-07  来源:德清新闻网
日前,全国妇联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及全国巾帼文明岗名单。其中,我县姚惠文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一荣誉称号。

退而不休解民忧,这是“德清嫂”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姚惠文的真实写照。20多年来,这位“银龄调解员”在社会基层矛盾调解中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德清经验,推进“德清嫂”品牌共建、成果共享。

近日,记者刚走进德清县社会治理中心姚惠文的办公室,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电话那头,想要进一步进行调解的群众正在预约时间。在姚惠文办公室隔壁的调解室里,坐着2位面色阴沉的中年男子,正不停地互相拌嘴。

  “别急别急,都冷静一下,好好协商。”气氛剑拔弩张之际,“和事佬”姚惠文登场了。她个子不高,穿着一身黑色西服,看起来文文弱弱的,但是说话有条有理。只见她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地安抚着,谈到要点,声音陡然提高几个分贝,掷地有声地给出方案建议。

  日前,一位8岁孩童的父亲找到姚惠文表示,由于与妻子离异失去孩子的抚养权,加之与前妻沟通不畅,已经两年没有见过孩子,自己与父母很想念孩子,这才前来求助。“探视权一直没有得到履行,我作为一名父亲,难道不能每个月去陪陪孩子吗?”父亲向前妻提出履行自己的探视权等诉求。双方自行沟通几次,因理念悬殊太大,最终没能达成一致。

  “双方都有调解的意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沟通,把双方诉求都讲明白。”调解当日,姚惠文把两人安排在同一个调解室,一边向孩子母亲讲解相关法条、充分考虑人文关怀因素;另一边让父亲理解小孩母亲担忧的心情,在合理范围内提出诉求。

  “整体沟通很顺利,挺通情达理的。”经过1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在敲定协议之前,细心的姚惠文多问了一嘴:“除了每月一次跟父亲团聚以外,每年春节让孩子回爷爷奶奶家吃个年夜饭吧。”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姚惠文赶紧让同事在协议上进行补充,“之前没提这一点,如果协议里没写,难免之后会再生矛盾。”

  前不久,另一起调解成功的离婚纠纷就房贷、孩子抚养费等事宜已全部履行完毕,姚惠文总算放下一桩心事。按照她的理解,调解过程中,不是解决眼前的矛盾就万事大吉,还要考虑后续问题。定期回访、跟踪后续履行情况,必不可少。

  顺着这个案例,她还想起了自己去年处理过的一起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案。“离婚纠纷中的‘探视权’最难履行,调解起来,法与情的尺度很难把握。”通过几轮“拉锯战”,双方终于达成协议。签调解书那天,当事人握着她的手,泪流满面。“从探视权的合法性,以及儿童健康成长所需环境的具体情况出发,最大程度地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使司法温情切实体现在纠纷调处的全过程。”姚惠文告诉记者,如今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除了需要精通业务,掌握调解技巧外,还要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

  姚惠文有一本记录所有处理案件的笔记本,每解决一次纠纷,她都会郑重地用粉色铅笔打钩。从这些案例中,她总结出一套方法,伤亡赔偿类纠纷要“快一点”,离婚类纠纷要“慢一点”,抚养赡养类纠纷要“严一点”。

  “2020年12月,我从社区书记这一岗位退休,就返聘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姚惠文说,这几年里,每天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怎样把老百姓的纠纷调解好。“在这里,我找到了发挥余热的方向。”据了解,由她经手的矛盾调解纠纷案例成功率达97%,在她的带领下,“德清嫂”调解工作室成为德清嫂人民调解团队的主要力量,每年调解各类纠纷600多起,是整个德清嫂人民调解团队纠纷调处量的50%左右

主办单位:德清县文明办

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或360极速浏览器以获得最佳网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