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再夺全国第一!

发表时间:2022-04-02  来源:德清发布

 

3月31日晚 

喜讯再次传来 

中央文明办下发了 

《关于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 

年度测评结果通报》, 

德清在134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中 

位列第一, 

获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德清这幅文明长卷上绣出了 

又一美丽花朵。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文明进步的标识。当我们把历史的横轴拉长,沿着历史遗珍良渚文化和防风文化上溯千年,文明之光在德清大地上从未阻断。


从晋代孔子后裔孔愉的仁德,到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从层出不穷民间设奖、道德模范,到以县级城市排名全国第一的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德清人民手擎仁义礼智信的火把一路走来,文明之花常开常艳。

老旧社区华丽变身,青山绿水常伴左右,文化科技遍地开花,道德模范就在身边……德清再次荣膺第一的背后,是对文明建设的精益求精,是一场永不止步的文明“长跑”。

 

 

上下一心 

奏响全民共建乐章 

 

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 

 

“在文明城市的‘后创建时代’,‘常态长效’是关键词,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奋斗状态,找准漏洞、补齐短板,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一年多来,面对争创“双一流”全国文明城市的新目标,全县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积极行动,推动我县从“文明高地”向“文明高峰”不断跃升。 

 

 

来自金华的小洪至今忘不了去年秋天的那一幕。“晚上7点左右,我突发急性肠胃炎,到急诊室大厅时,已经疼得快要瘫坐在地面上,这时两名志愿者冲到面前将我扶起,从挂号就诊、垫付医药费,再到取盐水、挂盐水,他们一直陪护我到深夜。” 

 

这两名志愿者来自我县清禾公益“医路同行365”项目。2007年项目成立以来,坚持365天不间断在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承担检查指引、病人关怀、推担架车等工作,为病患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目前团队共有500余人日夜轮流服务,去年累计服务近万小时。 

 

 

中考、高考期间,雷锋车队接送考生;大街小巷,有党员、团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卫生清扫、文明交通引导、健康知识宣传……如今,德清处处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处处都能感受到各种贴心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在志愿浙江上共有注册志愿者近1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1%,各类志愿服务组织300余个。 

 

市民群众当主角,文明创建成常态。文明城市建设仅仅依靠行政推动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市民能否身体力行,以优雅的言行共赴“文明之约”,是决定文明程度最重要的一环。 

 

 

在马路上,人们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车辆慢行、礼让行人,文明引导员维持秩序,帮老携幼;在各志愿服务岗亭,红马甲们热心助人、助困扶危,将爱心散播到每个角落;在十字路口,寒风中坚守岗位的交警认真维持交通秩序,保障市民安全顺利出行;在街角巷道,环卫工人们一遍遍仔细清扫,不留死角……如今的德清,人人都是文明城市的参与者,人人都是“道德高地”的实践者。

 

以人为本 

谱写精彩文明华章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当把更多的公共空间留给市民”“不断提高群众的舒适感、愉悦感和幸福感”……今年以来,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系列互动话题中,网民纷纷建言献策。 

 

“幸福感、获得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试金石”,我县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文明城市建设全过程。 

 

 

看到农贸市场这两年的环境变好了,雷甸镇市民杨来根买菜的心情也舒爽了。此前,雷甸镇停车难导致乱停车,农贸市场超负荷运转导致脏乱差。该镇以不改不行的决心推动解决民生痛点。优化组合农贸市场内功能区域,将自产自销摊位重新划定招标,解决以往摊位混乱、管理困难的问题。在镇区增设200个停车位,做到应划尽划。 

 

民之所望,创建所向。近年来,一个个惠民工程在农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展开:完成新发地农贸市场、兴康综合市场、城东菜市场“五化市场”创建,市场环境卫生和市场秩序全面整治提升;在中医院增设立体停车库增加停车位99个、塔山街非机动车停车位划线400余米;实现开放式小区“开转封”建设7个,51个小区实现物业管理,52个小区建立业委会;慢病服务班车、精灵共富残疾人帮扶等一批养老助残服务相继上线……德清深刻认识到,建设文明城市既要全民参与,更要全民共享。 

 

 

走进钟管镇干山村的农家书屋,除了书籍报纸杂志,还有不少学习用品,在充满书香的环境里,孩子之间能够彼此带动,共同营造学习氛围。“新华书店开到家门口,弥补了不足,丰富了我们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干山村村民梅小平说,富裕起来的村民对精神生活总是向往的,自从村里有了书店,不出15分钟就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这种获得感与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 

 

与书屋内的“静”截然不同的是文化礼堂内的“动”。打牌声少了,音乐声多了;关起门来的人少了,聚在一起的欢笑声多了……到文化礼堂看看书、跳跳舞,或者看看电影、吹拉弹唱,这是德清不少居民当下茶余饭后惬意的“慢生活”。一座座被称作“村庄客厅”“乡愁基地”“精神家园”的文化礼堂,载起了市民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 

 

 

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放眼德清建设成果,绿树红花、环境优美,车水马龙、文明有序,楼栋整洁、心情舒畅,广场夜景、流光溢彩……干净、方便、和谐、安全的“德清印象”,让幸福感洋溢在每个人脸上,获得感流淌在每个人心里。

 

崇德向善 

翻开精神共富篇章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正日渐清晰,绘好这幅气势恢宏的图画,绝不能缺少文化共有、精神富足。去年12月,我县在全国率先出台《县域精神富有评价指南》地方技术性规范,为县域精神富有建设成效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 

 

 

德清是一座爱心之城、大爱之城。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千百年来的德文化传承发展,为我县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随着近年来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社会精神文明“外在塑形”和“内在提升”也在不断呈现新的进步。 

 

从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陆松芳开始,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潘美儿,再到去年刚刚获评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章宬,1个“时代楷模”群体、2位全国道德模范、3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7位浙江省道德模范,形成了亮丽的公民道德建设“德清现象”,描绘了德清最亮丽的城市风景。 

 

 

在借力“德文化”软实力提振城市“精气神”的同时,我县不断做强“文化+”融合发展大文章,进一步打造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硬支撑”。去年,我县结合莫干“论剑谷”和未来乡村建设,在莫干山镇庙前村、仙潭村、五四村分别筹建了作家村、编剧村、综合艺术村,凝聚文学文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不少精品民宿业主主动上门要求为艺术家创作采风提供服务。”庙前村党支部书记徐慧聪介绍道,“莫干山作家村”的创建,打通了艺术振兴乡村的最后一公里。“以此为契机,我们正努力把村里现有的资源和文化、艺术振兴乡村结合起来,发展文旅、民宿和商贸,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 

 

 

文明城市创建永远没有终点。回望过去,创城的辛劳和汗水历历在目;放眼未来,“二连冠”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将这文明之风长期延续下去,并将其升华为城市的品格,镌刻在城市的灵魂里。 

 

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文明路上,德清永不止步。 

 

 

主办单位:德清县文明办

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或360极速浏览器以获得最佳网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