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面塑传承人郑成 指尖艺术 一“面”情缘

发表时间:2024-01-05  来源:德清新闻网


  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团,经过揉、搓、捏、掐,转眼间变成憨态可掬的动物或生动传神的神话人物,这就是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面塑。市民郑成就是一位面塑高手。走进面塑非遗传承人郑成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整面墙的面塑作品。室内宽大的操作台上,也被一件件面塑作品和工具所占据。个性十足的十二生肖,造型独特的四大天王神像、二郎神、关公人物,原创十二生肖、貔貅……一件件面塑作品惟妙惟肖。

  作为“80后”,郑成回忆道,在父亲郑志超的熏陶下,她从小就对泥塑、画画非常感兴趣,是兴趣和家庭的熏陶一直支撑着她做这件事情。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郑成又将自己从小所学的美术融入面塑制作,并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2022年,郑成成为德清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创作出的作品也分别在2021年、2022年,荣获“文创百品·风华百年”2021湖州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荣誉纪念奖、德清县第一届文创设计大赛优秀奖、德清县第二届文创设计大赛三等奖、德清县巾帼农创大赛三等奖。

  小小一块面团如何在手中“活”起来?郑成告诉记者,场景构思也就是用图纸画出来是创作的第一步。“制作作品前我会在大脑里有一个场景构思。一些简单的小玩意儿可以直接捏出来。”郑成将目光落在桌前的展台上,台子上摆着一些小巧可爱的面塑挂件,造型简单又可爱。“如果做比较大的人物,就要先开头,再根据头部的比例用铁丝把身体四肢的支架做出来,再用报纸缠好,最后才能进行外部衣物细节等制作。做铁丝支架和糊报纸的精细度要求是非常高的,尺寸差一点点都要推翻重来。”郑成指着她制作的第一件面塑作品《二郎神》告诉记者。

  从刚开始“散修”的门外汉,到现如今前往全国各地展示面塑作品,屡屡斩获大奖,郑成的修行之路并不轻松。“每天从早上八点学到凌晨两点,师父做完之后我们就回来对着照片反复练习,反复做。有时候做一个人物面塑的脸就要捏十几个小时。”郑成告诉记者,制作面塑最大的难点在于,需要把技艺和造型两步并作一步走,带着有颜色的材料完成造型。这就要求创作的每一步都要一次成型,制作过程中无法再做删减。

  面塑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和创新的一门艺术。郑成认为,无论面塑怎样发展下去,都必须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守正创新。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更丰富,更有创意?郑成想到了自己从小学习的美术。经过五年多的面塑制作,现在郑成已经能够对作品进行一些原创设计。拿起桌前的貔貅摆件,郑成介绍说,“这个貔貅就是我原创设计的作品,一套有三个。我手上这个造型是坐着的,设计之初就是想让它表现得敦厚一些。它身上的毛发也做了特殊处理,搭配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谈到自己近期最满意的一个作品,郑成侃侃而谈。

  面塑最初有文字记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作为一门非常古老的传统手艺,它被称为中国的雕塑,也被称作“中国传统艺术活化石”。对于郑成而言,对面塑的了解越深,越对它爱得越深。她认为面塑最能够打动人心的一点,就是独属于面塑的活力与生命力。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坚持做好面塑这门手艺,将面塑传承下去,传播出去。

主办单位:德清县文明办

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或360极速浏览器以获得最佳网站体验